【钱文忠玄奘西游记】 / 钱文忠玄奘西游记全集列表
请问谁知道百家讲坛——玄奘西游记中插的背景音乐啊?
玄奘法师故事二则
一提起玄奘法师,一般人们都会想到《西游记》中那位胆怯懦弱、人妖不分、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。其实这仅仅是作者的虚构,就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而言,对其形象未免过于歪曲。史实记载的玄奘法师,不仅精通佛法,虔心求学,而且胆识过人,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。
一、 大智大勇降逆徒
玄奘离开长安,艰难地跋涉在西域的雪山荒漠中,偶然遇到一名胡人,是个猎户,名叫石磐陀。当他得知玄奘要远赴印度求法,心中十分敬仰,发誓要做玄奘的弟子,随师父前往印度。
但经过十多天的日夜兼程,石磐陀感到前途艰险,九死一生,顿时失去信心,竟产生了杀师叛逃的恶念。一天法师正在打坐,石磐陀抽出钢刀,向他逼近。见石磐陀目露凶光,玄奘知道他已经动了杀机。此刻,不论是厉声斥责,还是乞求饶命,都会激起石磐陀的杀心。于是玄奘静静地坐着,闭目不视。见此情景,石磐陀竟不敢下手,徘徊良久终于还刀入鞘。
直到此时,玄奘才开口说:“石磐陀,你为何还不走?我没有你这样的弟子,你快回家和妻儿团聚吧。”
在玄奘法师的责难下,石磐陀终于惭愧而去。
二、 大度义服婆罗门
玄奘法师经过两年的艰险旅程,到达印度后,拜在著名的那烂陀寺百岁高僧戒贤法师门下,刻苦参研佛法,数年间精通了经藏、律藏、论藏,因此被尊称为“三藏法师”。但也因此招来了印度一些僧人的嫉妒。
一天,一名婆罗门僧人自以为学问高深,无人可及,于是在那烂陀寺门前贴出五十条疑难经义,自称如果任何人能够破解得其中一条,就立即将自己的头颅砍下。寺中众僧不服,纷纷前往观看,但果真无人破解得出任何一条。众僧求助于玄奘,玄奘却淡淡地说:“都是出家人,何必好勇斗狠呢?”遂一连三日不出寺院。
到了第四天早上,玄奘刚刚走到寺院门前,就被那婆罗门僧扯住。那婆罗门僧骂道:“玄奘,你连一条经义都破解不出,还是滚回大唐去吧!”
玄奘微叹道:“身为出家人,为何还要出言不逊?这五十条经义,我又怎能不解。“说罢,玄奘随口讲解经义,众人听的如同醍醐贯顶,大为欣喜。婆罗门僧面如死灰,为了履行誓言,只得拔剑准备自刎。玄奘制止道:“你舍命求学,实在难得,说过的话何必当真呢?”婆罗门僧拜倒在地,拜玄奘为师。
不久,玄奘听说那婆罗门僧回讲解《论胜》这部经典,于是便请他为自己讲解。婆罗门僧惊异地说:“我是弟子,怎敢给师父讲经?”玄奘回答:“那部典籍我没有学过,既然你精通,我就应该向你求教。”
待到那婆罗门僧讲解完毕后,玄奘对他说:“以前我是你的师父,现在你给我讲经,又是我的师父,咱们还是不以师徒而论,平起平坐地研究佛法吧。”
经此一事,全寺众僧无不敬佩玄奘的渊博和大度。
关于钱文忠的问题
"钱"姓是江南名门望族?
江南钱氏。最早发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王钱缪。
有关此人的历史,请参考此链接。
后来最后一代的吴越王钱元瓘遵循嘱托,纳土归宋,避免了一场战争,也四吴越人民之福。后钱元瓘及其家族被接到北宋开封,后定居在北方。其手下将领为其造了保椒塔(位于西湖湖畔,遥望北宋开封)
到了清朝这族的女儿钱氏进宫侍奉雍正,并生下儿子弘历(乾隆)。
后于乾隆元年升为太后。
由于乾隆要极力掩盖其母是汉人的身份,于是将其母钱氏的户籍改为了八旗大臣的义女。
乾隆在每次下江南都必会让这江南钱氏,以及海宁陈氏陪同。
百家讲坛钱文忠的妻子
钱文忠是百家讲坛《玄奘西游记》的主讲人,师从季羡林,妻子是倪琳。生活中爱好藏书和收罗品牌。作为一个知名的语言学家,钱文忠演讲十分有趣。2010年,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8位。两人的婚姻生活中琴瑟和谐,相濡以沫。不仅家庭温馨,生活和美,在事业上更是相互扶持,取得了出色的成绩。这都证明了在学术专攻上所取得的不俗成绩。而如果离开了妻子的支持与包容,要取得这些成就显然是不可能的。
倪琳,女,节目主持人,祖籍江苏无锡人,1973年1月13日生于上海。现主持《相约星期六》,《百里挑一》、《妈妈咪呀》等。倪琳师从兰州军区战斗歌舞团的朱挺俊学习长笛,曾经参与拍摄过长笛独奏短片《乘着歌声的翅膀》(器乐MTV)。曾经练习演奏热南的《威尼斯狂欢节》,莫扎特的《C大调、D大调协奏曲》。曾经在兰州市中学生交响乐团参加过《命运》、《未完成》等世界名曲的演出。
倪琳个人资料
中 文 名: 倪琳
国籍: 中国
民族: 汉族
出 生 地: 上海
出生日期: 1973年1月13日
职业: 主持人
毕业院校: 西北师范大学毕业
代表作品: 《相约星期六》,《新老娘舅》
主要成就: 2007年度传媒人二等奖
身高: 167cm
体重: 45KG
血型: A
我也来写一写玄奘西行的故事
像玄奘西游记这个纪录片,很多内容其实来自季羡林先生,钱文忠先生对于《大唐西域记》的推崇。季羡林先生是公认的东方学大师,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,副校长。他是研究佛教文化,西域诸国语言的专家,比如他所精通的梵文,巴利文,吐火罗文,没有深厚的学术底蕴,没有献身学术的精神很难钻研进去。
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,是当代有为学者的典型,无锡钱氏的家庭教育非常成功,出现了国学大师钱穆,文学界的昆仑——钱文忠,科学家钱三强,以及季羡林先生的高徒钱文忠教授。
在学生时代,我们每天听着百家讲坛,纪连海,于丹,蒙曼,易中天,王立群,阎崇年等等著名的专家学者们的讲座,享受着新时代学者们百家争鸣的姿态。
其中钱文忠教授讲玄奘西游的系列,竟然成为了最火的一个。这让我们难以忘怀。我清晰的记得,台下做着的听众就有僧人,他们能够打破世俗芥蒂去听佛教历史文化的讲座,而不是佛学讲座,这也是难得的。毕竟宗教人士往往不敢去深挖学术,不敢去迈出考证历史这一步。防止某些信仰的东西,因为客观历史而颠覆。但是其实像玄奘大师这样伟大的人物,是普通人也万分敬仰的,他真实的历史,比佛教的传说都还要了不起!
一个人西行两万多里路,漫游一百多个国家。究前人未竟的道路,寻先贤不知的异闻。在那烂陀寺,求教于一百多岁的戒贤老法师,把完整的《瑜伽师地论》带回中土,并且还把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经典进行汉译。
在当时的古印度诸国,佛教已经式微,佛陀圆寂的岁月已经非常悠久,尤其擅长哲学思辨的印度国土上诞生了太多稀奇古怪的学说,邪门歪道横行,玄奘其实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求学年代,但是他仍然排除万难,把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学府那烂陀寺最精深的学问全部掌握,成为了经律论三藏都拿的下的三藏法师。这才有后来西游记故事里的唐三藏。事实上,他并不是唐王李世民的结拜御弟,真有西凉女儿国国王,也不会冲他温柔的叫那一声御弟哥哥[偷笑]但是他确实在取经途中,和高昌国的国王曲文泰成了拜把子兄弟。
玄奘不仅不是大唐圣主李世民的兄弟,甚至还是一名被通缉的逃犯。当时大唐开国不久,百废待兴,根基不稳。玄奘递交的出关汇报,根本得不到批准。他是趁着难民出城的机会,蒙混出的长安城,然后一路西去。幸亏他本身就是在长安出发,也就是今天的西安。他要是在中国的东边住,这西去的道路就更加艰难了。当年已经有了成型的路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丝绸之路。早在汉代就已经凿通西域,他自然是有迹可循。但一个人偷偷出关,没有万全之策仍然是九死一生的行为。
当时玄奘沿途闯关过卡,并非都很顺利,他西行到大唐边境的时候,关于他出逃的海捕文书,其实已经追了过来。海捕文书这个词不知道合适不合适,或者说是通缉令吧。总之,就是上边要把他抓回去。其实一个西行求法的和尚,总不会闯出什么祸端,但是大唐刚刚建国,严谨一点还是好的,如果他一路把山川河泽,路径地形图都默写下来,交给西域某些敌对势力,可能就麻烦了。不知道有没有我推测的这个原因,总之我们的玄奘法师是个逃犯的身份。
或许他的西行是注定要成功的,他的母亲在他小时候,就曾梦见他骑着白马,穿着白色的衣服,一路向西而去。这对玄奘来说,或许是一种征兆。其实玄奘本身名门望族之后,但因为家族没落,且父母早亡,应该是在他十三岁的时候。他就出家为僧了,那时候还是隋朝。出家也是要考试的,玄奘非常适合出家为僧,颇具慧根,很容易就通过,成为了颇有传闻的小和尚。他在国内遍求高僧名僧,学到了非常深厚的佛学底蕴,最后在旅途中认识了一位来自佛教诞生地天竺的僧人,他才发现,中土的佛教还是有差距的,很多东西还是要回到佛教诞生地去重头学过。于是他下定决心,要西行求法,出发的时候,其实已经28岁,在古时候这个年龄也不小了,他已经是有名望的一位年轻僧侣。
玄奘出关,也曾被抓住过,但机缘巧合的最终又成功离去。毕竟他是一位真正的高僧,守关将领多对他网开一面。西行不久,玄奘还收了一个胡人弟子——石磐陀,石磐陀毕竟是西域胡人对玄奘西行之初,有很大的向导作用。有人说这就是孙悟空的原型。但是石磐陀后来因为害怕大唐的通缉,决心离开玄奘,甚至有一刻想杀玄奘灭口,可最终还是没有动手。对于石磐陀来说,放过玄奘,也就是放过了自己,没有造下杀害贤者的罪名。否则就没有后来玄奘大师和取经故事了。
一路过了很多关隘,出了大唐领地,也不代表后面就好通过。后面的艰难,对一个人独自上路的玄奘简直是无解,比如面临绵延数百里的沙漠,他一个人曾经迷失方向,甚至失手打翻了水具,丢了仅有的饮用水。这通常来说,是绝对的致命危机!如果说沙漠里有什么危机是最严重的,缺水肯定是其中一个。没有人知道玄奘是怎么熬过四天五夜没有吃喝,且在风沙狂暴,温差极大的沙漠中存活的。或许他凭借着僧人打坐入定的本事,才延续了生命。最终戏剧性的转机来自他胯下那匹识途老马,马儿带着玄奘竟然在茫茫沙海中找到了水源,那是他进入沙漠之前和当地人手里得到的,或许马儿出于自救,才主动用它的本能拯救了自己和主人。总之,这种神乎其神的死里逃生,在万里西行路上,玄奘遇到了不止一次。
当玄奘西行抵达当时闻名西域的高昌国时,高昌国王曲文泰对玄奘给高规格的接待,这是一个全民信奉佛教的国家,来自大唐的高僧途径高昌国是非常难得的机遇。高昌王曲文泰其实在心中已经打定一个主意,就是不再让玄奘继续向西,而是要强行把玄奘留在自己的国土,让他讲经说法,教化子民,同时可能还有很多长远的政治目的。一位佛教高僧,往往都是有着杰出的智慧的,虔诚的佛教徒曲文泰自然心里崇敬无比。但是他的强请硬留始终打动不了玄奘,反而玄奘决心西去的态度说服了高昌王曲文泰。因为玄奘已经绝食多日,决心以死明志。若不能抵达天竺,那就宁可死在西去的路上。
曲文泰被玄奘的决心感动的五体投地。决定亲自为玄奘准备大量的物资,足足够他二十年旅行支用。我曾粗略算过,高昌王给与玄奘的财力大概少则几百万,多达上千万,这是很多人一辈子难以企及的财富。而且高昌王亲自写了二十四封信,并且备下礼物,派遣随从,一路为玄奘开辟道路,扫清障碍。大部分国家在收到高昌王非常虔诚的书信后,让这位国王的结拜兄弟顺利通过,从这一点上,他对于玄奘的一生轨迹,以及中国佛教发展起到了非常重大的支持作用。
曲文泰,对玄奘法师的感情非常真挚深厚,临分别时真的是洒泪挥别,这让玄奘也非常感激,找到了阔别已久的家的感觉。他和自己的结拜哥哥高昌王曲文泰许下诺言。待自己取经归来一定回来看望他,并且在高昌国讲经说法三年作以回报。而玄奘这一去竟然长达十多年,当玄奘归途中想去拜访高昌王的时候,才知道曲文泰已经不幸去世了。玄奘伤心欲绝,为了避免触景生情,没有原路返回,而是走了其他路线返回大唐。说到曲文泰的死,也是因为他得罪了唐王李世民,开始他还觉得山高路远,还有沙漠之险,大唐虽强大对于自己没有威胁。所以他很多时候倾向于和大唐的对手突厥走得近一些,这就埋下了祸根,大唐发兵还为开始攻打高昌国,这位对玄奘无比友好的高昌王曲文泰,就急火攻心的被吓死了。再也没有等到他心心念念的法师弟弟回来看他。世事无常,一切都是那么难以预料。
未完待续
2021.12.1
2022.7.13修正。原来写的鞠文泰,修正为曲文泰。根据杨老师一行人游学到高昌古国的游记,才发现了这处错误。
钱文忠讲佛教十三经
主讲人
钱文忠,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入室弟子,中国梵文学者。
需要音频的联系我
△横跨多学科的佛学研究者
他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,曾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,研习佛教文化,先后出版《末那皈依》《天竺与佛陀》《人间佛陀释迦牟尼》《玄奘西游记》等多本佛学著作,是目前国内佛学领域的活跃研究者。
△国内少数专研佛经原典的语言学者
他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,师承语言学家、佛学家季羡林先生。他努力以梵文原典为底本研读佛经,比勘多个经书版本,为你系统梳理“佛教十三经”。
△从顶尖高校到《百家讲坛》的人气教授
他曾是《百家讲坛》最年轻的主讲人之一,讲授了《百家姓》《三字经》《弟子规》等多部国学经典。他讲授的《玄奘西游记》,更成为《百家讲坛》当时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。周正儒雅、机智幽默是他的标志风格。
简介
两千多年来,充满哲思的佛教经文,带领无数人找到了心灵的平静和喜乐。
“佛教十三经”,几乎囊括了中国佛教的所有核心思想,成为研习佛学文化的入门首选。
当我们开始读佛经时,不得不面临这三个难题:
△据统计,佛经典册数以万计,一个人穷其一生也很难读完;
△许多佛经有多个译本,还充斥着大量伪经,真假难辨;
△佛经典籍中有大量生僻字词,难读、难解、难懂。
到底该从哪些佛经读起?“佛教十三经”从数不清的佛经读本中脱颖而出:
明太祖朱元璋痴迷《金刚经》,反复抄经多达几百遍;
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偏爱《楞严经》,一生随时随地翻阅诵读;
阿里创始人马云坦言,生意做到一定程度,不能不读《心经》等佛家经典……
这门200集大课,将依次为你精讲十三本佛经,阐释经文要义,带你领略佛学的高妙思想,它们不仅是学佛者修行所依的法门,还是读懂东方文化与佛教智慧的津梁。
专辑大纲
哪里能下到钱文忠的玄奘西游记视频
;t=13fmt=
这是个种子连接,你白天试试,其实土豆上面也有的看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cags.net.cn/202305/2446.html
发布于:2023-05-26,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
原创文章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